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翰墨写寂寥 笑脸读喧哗——品著名书法家张小锋先生之德艺 |
作者: 文章来源:中华艺术网 点击数 0 更新时间:2019/2/25 9:17:02 文章录入:admin |
|
翰墨写寂寥 笑脸读喧哗 ——品著名书法家张小锋先生之德艺 张小锋先生,字益中,号雅居阁主,军人出身。我对其人其书早有耳闻,很多朋友夸赞,“益中书法与其字‘益中’一般,甚为高妙!”心甚往之。己亥孟春,有缘与先生畅谈于“雅居阁”,并遂了我之夙愿――目睹先生挥毫,并赠书春联一副。
益中先生,1979年出生于陕西省白水县。自幼受仓颉文化熏陶,酷爱书画艺术。8岁便受叔父——当代著名国画大家陈宏,启蒙步入墨道;后又得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解放军美术书法》杂志副主编、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艺委会委员郑小成先生悉心指点。而立之年,他在寂寥中坚守着自己“师古而不泥于古,临帖而不拘于帖”的书法理念中,一边博览群书一边笔耕不辍,终将书法与“易”“儒”“道”“释”等传统文化相精融,形成了自已独特的书艺术风格。
这些年,他的《猴寿》作品在中国首届“福”文化大赛中荣获国家一等奖,行草《沁园春·雪》荣获全国“八大山人”书法大赛一等奖,草书《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荣获第二届国际书法大赛二等奖……众多作品被美国、韩国,港澳台等海内外收藏家收藏,深受海内外广大书法爱好者青睐。
在书法领域,他一贯坚持文化自信,创新自信,在不断推陈出新中继承和发展书法艺术。回顾他的书法道路上,他总是说,“寂寥而又欣慰”。寂寥是因为他不是一味的模仿照搬,死搬硬套,而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善于创新。欣慰是因为临帖给了他十分深厚的功底,终于在寂寞的独行中写出了自己的风格。在他的创作艺术上,他一贯坚定地认为,“凡书必拙多于巧,非稚拙无以见天性”,追求人笔合一,笔书心画,力求作品“复归于朴”。 益中先生之作品,艺术表现手法流畅、潇洒、精悍。他常说,“一幅好作品就像一首诗、一幅画、一曲音乐。”然观其作,确能令欣赏者欲醉欲仙,给人以美的享受,从而产生丰富的遐想。先生用笔,无论是点、起、行、收,提、按、转、折等都能认你感受到那种笔耕于纸,龙游于海,线走墨翻的“方”“圆”曼妙。 品鉴其作,不难发现,字如其人,神形兼备。简言之,其书风以流畅夺目,神聚于内,韵假于形。先生于书诸体皆能,尤擅行草。其作品也多于行草示人。细品,能见其字,“二王”为基、王铎之法为骨、孟頫之韵为肉,神蕴之中又尽显庭坚之流畅。
先生于我之印象:未识之时,内敛;“三观”尽投,爽朗;交友处世,大气。此正合其书,楷书聚数十年之功力,纳众贤之灵气,端庄方整,结体严谨,点画精到,一副和睦安详之气象;行书结体苍劲飘逸,笔墨奔放潇洒,“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颇具“二王”遗韵,给人以清新自然之美感。
先生善“易”。“益中”二字,皆自取于《易经》之“益卦”。先生常于我说,“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损上益下,中行也。君子自谦而众服。”我虽不懂《易》,但也能从其作品中读懂先生为何擅于行草,想必只有狂风和惊雷的互相激荡,交相助益才能彰显其书之洒脱。而自甘寂寞,沉沦墨海,才是其坚守中正,厉行中庸的人格体现。
益中先生现为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盛唐书画院副院长,西安于右任书法协会会员。字如其人,德厚艺高。我相信益中先生的艺术人生才刚刚拉开帷幕,不久之将来,他会愈加的灿烂夺目。
交友莫过益先生,君子当甘守大道。 学书翰墨写寂寥,笑闻人海喧嚣声。
己亥孟春·秦剑·作短文以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