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台儿庄:一河渔火,歌声十里 |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中华艺术网 点击数 0 更新时间:2019/11/12 11:38:18 文章录入:admin |
|
古色古香的建筑、凸显江南气质的小桥流水、经历炮火洗礼积淀的红色文化、融入民众生产生活的特色民俗文化……截至目前,山东台儿庄古城今年共接待游客658.9万人次,其中夜间游客占62.3%,同比增长13.2%。借助文旅融合发展的东风,台儿庄古城将自身定位、园区特色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科技等相融合,走出一条文旅融合特色之路。
台儿庄位于京杭运河“中心点”,与其他运河沿线城市一样,它得运河滋养,因运河而兴。得益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征,它又比其他运河沿线城市多了些传奇色彩:曾因黄金水道的流经而繁华一时,也曾在炮火中备受摧残。2008年,台儿庄古城恢复重建,逐步焕发生机。 “按照大战故地、运河古城、江北水乡、时尚生活的定位,将大战遗址、古城墙、古码头、古民居、古街巷、古商埠、古庙宇、古会馆等历史遗迹进行科学修复。” 枣庄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留古”“复古”“扬古”,实现古城文化景观的真实性;通过“用古”,把文化基因融入有形建筑,恢复古城面貌、形态、规制,促进了古城保护、传承与发展。 2014年,中国大运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第46项世界遗产。作为申遗城市,台儿庄凭借3000米古运河河道(月河段)入选。“我们要保护好大运河的生态环境与文化遗产,既要在市场化浪潮中迎风破浪,又要不失其原真性与整体性。” 台儿庄古城旅游集团副总经理黄晓莉说。 传承:运河文化呈现更立体 今年是台儿庄古城的“非遗文化年”,非遗文化活动四季持续开展。今年冬季,台儿庄古城的大庙会将以丰富的非遗展演为主线,开发“年文化”产品,打造文化品牌活动,对灶火巡游、竹马会、火龙钢花、舞龙舞狮、皮影戏等非遗进行系统挖掘、再现,并通过主题活动进行传承。“大运河赋予了台儿庄独特的文化内涵,古城重建不仅继承了历史遗产,通过发展文化产业,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台儿庄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戚涛说,今年1月至8月,台儿庄共接待游客771.38万人次,旅游消费总额达57.1亿元。 重建的台儿庄是一座复活的古城,它融运河文化和大战文化于一城,保留了这座城的发展脉络和历史痕迹。戚涛介绍,在台儿庄古城,每天都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举办,既有传统风韵的运河大鼓、柳琴戏和皮影戏,也有现代风情的电音party(聚会);既有再现大运河繁华历史的大型情景剧《乾隆巡游台儿庄》,也有展现威武不屈的台儿庄抗战精神的鼓乐剧《台儿庄大捷》……丰富多彩的演艺活动与台儿庄的运河文化融会贯通,形成了台儿庄古城特有的文化演艺品牌。 除了日常演艺,台儿庄还根据时节特征,打造了许多颇有特色和影响力的节庆品牌活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都会举办运河风情的开河大典,人们通过祭拜河神表达对大运河的敬畏,这项延续了上千年的传统习俗,正在台儿庄焕发新生机。此外,还有元旦至春节期间的年博会和贺年会、暑假期间的音乐节等。”黄晓莉说,这些节庆品牌活动不仅提升了台儿庄的知名度,也让古城的运河文化更加立体地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创新:文旅融合发展效应凸显 随着古城重建,台儿庄通过对运河文化的保护性开发和挖掘,再现了“入夜,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历史古韵和繁华景象。 京杭大运河旅游规划总规划师、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陈国忠表示,组织全国各地代表性非遗项目在台儿庄展演,对文化遗产传承来说是一条非常好的路子。“台儿庄让非遗展演成为游客感受传统文化的可视载体,同时,将传统民俗文化融入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打造以非遗为核心的节会,使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产生‘N次方’效应。”陈国忠说。 “目前,古城内启动了‘商业业态培育工程’,建成酒吧一条街、非遗文化街等特色街区,让游客有‘古城、水城、慢城’的沉浸式体验;古城外启动了‘全域旅游培育工程’,以内城为核心,整合距离台儿庄最近的双龙湖观鸟园、十里荷花廊、祥和庄园、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等7个景点,实行票务联动策略,以‘一票通’优惠政策,打造台儿庄全域旅游消费圈。”黄晓莉介绍,台儿庄还编写了《台儿庄研学旅行服务手册》《台儿庄研学旅行产品手册》,开拓60余个研学体验项目,2018年共接待研学团队成员10余万人次,举办上千场研学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