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国舞编创之践行者 ——徐东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0  更新时间:2022/11/11 14:12:01  文章录入:admin

徐东

广东省舞蹈家协会会员

深圳市盐田区舞蹈家协会副主席

深圳市彩河殿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团团长

深圳市汇霖壹海艺术团团长


徐东,云南彝族人,母亲是当地文工团的一名歌唱演员,自幼在能歌善舞的家庭中长大,自然是校体操队、舞蹈队争抢的种子选手。毕业于云南省艺术学校和云南艺术学院后,考入北京舞蹈学院继续专升本的学习,师从张建民老师、吴培老师和蔡岩老师,主专业是中国舞编导。

大学本科毕业后的徐东,来到了祖国的南窗口——深圳。深圳不仅拥抱着来自祖国各地的文化,也深深的受到来自香港的现代文化影响,而徐东也从一位普通话讲不标准的彝族小伙,变成一位普通话标准到没有口音,且时不时溜达出几句粤语和英文的徐老师了。



他的早期作品大型舞蹈诗《云岭之巅》,再现了彝家人神秘而又朴实、豪放而又乐观、风趣的生活状态。其中舞目《把酒欢歌》看的人酣畅淋漓,拿着大碗喝酒摔跤的场面,让看官们也有一种被酒气熏醉了的热血沸腾感,甚至有种想伸手接过舞者递过来的大酒碗一饮而尽的错觉。舞目《背新娘》和《打芦笙》诙谐幽默、生动有趣,看似整齐庞大的伴郎队伍,手拿芦笙,敲敲打打喜气洋洋的来接新娘,确不肯放过新郎背着新娘过小桥的片刻。徐东老师总能将民族动律和情绪的表达拿捏的恰到好处,动作好看、好玩,且表达的清楚。伴郎们穿着华丽的服饰蹲着走山路时,新娘和她的伴娘们看到新郎来迎亲,毫不扭捏的欢快迎接时,伴郎们如杂耍搬欢呼时……我们感受到的是民族舞蹈艺术的魅力和感染力,以及彝族人家乐观向上的生命力!



舞蹈《踏铃》也源于舞蹈诗《云岭之颠》,展现了彝家青年男子粗犷且不失细腻的一面。该舞目以独立舞蹈的形式参赛,一举斩获了2013年深圳青工赛金奖,深圳鹏城金秋舞蹈大赛金奖,深圳创意舞大赛金奖。由《踏铃》而引发的创作灵感,另一作品《马帮铃声》,讲述的是遥远的茶马古道上,彝家男儿自强不息,为了家族兴盛而付出不懈努力的担当情怀。



十年的磨砺,徐东的作品也逐渐多元化。深圳最早出现共享单车时,还是政府扶持的一项产业,老百姓们去办理一张卡就可以免费骑行共享单车了,车的质量很好,骑起来又轻快又方便,更加符合环保理念。徐东由此萌生了创作构思,他以现代舞语汇创作了舞蹈《绿动》;矗立在深港交界沙头角中英街的一块界碑,标志着一国两制和一街两制的界限,它是历史演变的鉴证,当代舞《界碑》深刻再现了历史洪流下,小人物的内心变化;还有舞蹈《雁之梦》、《旗之梦》等等弘扬主旋律的作品在时代的春风下应韵而生。少儿舞蹈《风帆》以深圳少年帆板队为原型,再现了她们训练时以及在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勇夺金牌的感人事迹,该舞蹈获得了广东省少儿舞蹈大赛创作金奖、表演金奖。中老年客家舞蹈《茶果飘香》,让我们看到勤劳的客家阿姨们,穿梭在舞台上忙碌不停的身影,揭开盖子端出茶果的那一刻,香味仿佛飘到了方圆几里地,看到辛勤劳动的收获,心里美滋滋的甜味真是好比吃上了两颗茶果。该舞蹈获得广东省中老年舞蹈大赛创作金奖,表演金奖,作品金奖。同年,应新加坡狮城杯舞蹈展演活动邀请,付新加坡参展,获得特等奖殊荣。后续同一题材的作品还有《阿妈的牵挂》、《客家娘酒》,均在广东省中老年舞蹈大赛中获得佳绩。



徐东为地处中英街内的东和小学创作和导演了大型音舞诗画剧《百年.树人》,恰好迎合该校百年校庆的的主题,一个在特殊的地理位置上的学校,历经百年,犹如中英街中那颗百年老榕树一般,鉴证沧桑确枝繁叶茂,欣欣向荣。整台晚会犹如走入时光隧道,带我们历经百年又一气呵成,诗情画意,凝重、深刻又不失欢快。徐东老师导演的另一儿童音舞诗画剧《杨帆起航》,其中歌舞节目《学习档》,巧妙的将梅沙幼儿园老师们下班后仍然孜孜不倦的学习和教研这一实际事例,用青春歌舞的形式,生动、欢快的再现在舞台上;舞目《快乐厨师》,顶着盘子出场的杂技演员和孩子们的快乐互动,上演了一场厨房内的快乐舞蹈。



每一个剧和每一个舞蹈的用心创作,每一个细节的反复推敲,不仅仅是对作品的责任,也是对人生的责任。1979年出生的徐东,成长在祖国改革开放的春风里,接受多元文化影响,时值壮年,意气风发。对舞蹈的热爱是创作的动力,对生活的热爱是创作的源泉。在祖国富强的道路上,跟随时代的步伐,在曼妙的舞台上绽放绚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