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国水墨梦的现代转型——姬子的艺术
作者:  文章来源:中华艺术网  点击数 0  更新时间:2015/8/18 18:50:38  文章录入:admin

    

    2015年7月24日下午14:00,广东美术馆举办的《回到“元初”——姬子水墨作品展》开幕。本展览在筹备期间,姬子先生不幸因病于7月8日遽归道山,使得本展成为对姬子先生的特别纪念。展览由方旭东策展,广东美术馆、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策划委员会主办,南岸至尚美术馆、饶宗颐美术馆、北京白盒子艺术馆协办。广东美术馆三楼展出姬子作品30多件大幅绘画作品。展览从2015年7月24日展至2015年8月6日。
    在展览还在紧张布展的状态下,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陪同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钱林祥、《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北京画院副院长吴洪亮等嘉宾前往展厅观看展览。吴为山观后说道,“姬子的作品具有很深的传统,但大胆创新,非常具有当代感,这个年龄具有这样的创新意识的艺术家很少,一看就知道是和八十年代的现代革新精神有关,取得这样的成绩,我认为是中国水墨梦的现代转型。姬子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凝结了传统语言,最后结合了现代,尤其是西方超现实主义理念,形成了被世界认可的、所感受的艺术语言。我觉得是非常大的贡献。”
 
 


    在7月24日广东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美术史脉络的再思考——姬子绘画艺术研讨会”上,就姬子水墨的转型问题,也进行了共同探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教授于洋表示,姬子的作品具有一种建立在作品构图和章法之上的太空视野,也是对传统山水的延生性阐释,并超越了古人的高远的概念,是一种反身观照。美国艺术理论家、武汉纺织大学外聘教授大卫·布鲁克曼阐释了姬子的作品所给以的启发,展示了西方人所不熟悉的中国艺术的发展方向,以及新的水墨发展的可能性。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系主任李公明和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讲师吴杨波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疑问。李公明指出姬子毕生执着于宏大的叙事,营造心目中的“道”,那么其对于“道”的体会方式,是否存在另一种“悠然见南山”的宇宙图式的可能性的问题。而吴杨波提出一个疑问,在当代水墨领域,艺术家天生有着对时空探索的传统,这种传统由何而来,为何有这种冲动?
    姬子作品所具有的宇宙视角,这种视角在当代的实验水墨中并不鲜见,不少当代水墨家也像姬子一样,在探索一种超越现实存在的视野,而不同于传统山水绘画的视觉经验,这也为中国当代水墨的转型带来了一种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