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标志

顶部横幅本站广告

 

当前位置:中华艺术网 >> 访谈 >> 浏览文章

 

访画家徐延均:心无旁骛只为画


来源:艺术视界   作者:佚名   时间:2015年06月04日

  

近日,记者有幸采访书画家徐延均先生。俊朗的神情,素雅的衣着,令人一见便觉谦谦君子,令人渴望攀谈。当记者走进徐延均先生的画室,便被那宽大的画架、以及触目即是的画作所震撼,正是因为这样的画架,这样的辛勤才能托起山水画的雄混与厚重,苍秀与壮美。

    记者了解到,徐延均先生自幼学画。当被问及绘画缘由时,先生笑着说:“我个人认为,此生之所以来到这个世界,便是为绘画而生,绘画是我毕生的追求与梦想吧。”后先生介绍到,自己的祖父曾为天津地毯厂画师,受其熏陶自幼喜爱涂鸦,可谓是自己的启蒙老师。后来在19岁时,拜天津画家王凤岗先生为师学习绘画,先学素描后改学工笔,正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各种绘画技巧,也更坚定了自己在绘画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据悉,徐延均先生喜爱临摹刘奎龄的花鸟及中国传统仕女。对工笔花鸟、人物的技法感悟更为深刻。尤其近年,先生专攻工笔山水,在长期的坚持,勤学苦练下,绘画的造诣更深。
    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每一个献身艺术的画家都应该也必须深谙此理。徐延均先生介绍,自己的山水画创作的成就源于他深入山川,搜集素材。为了加深理解,常走入名山峡谷,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拍摄了大量图片资料,对绘画山水极有启发。他说作为画家,要在大自然的山水、松柏、沟壑中寻找创作灵感和激情,如此创作的作品才能更打动人心,涤荡灵魂。
    记者与徐延均先生的攀谈中,了解先生酷爱绘画,师从张大千第三代弟子安云霁先生,学习和继承张大千先生传统山水和仕女技法。为不断提高绘画水平,认真研读有关国画书籍。研习五代、宋、元、明、清山水画法。并坚持写读书笔记,随时记录感悟,每日坚持作画从不懈怠。徐延均先生说:“在我的世界里只有绘画,没有过多的时间去追求或者去左右一些东西,因为作画人的态度和心情直接决定作品的状态,只有用心感悟,用自然的态度,以自由而轻松的心态去创作,才能最深刻而真实的将自己的感情寄于画作。”先生还对记者表达,创作的过程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心无旁骛的学习知识才是绘画的根本。
    记者看到,徐延均先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完全感觉不到外界的干扰,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画作,色彩、空间、构图等等绘画语言在无形中浑然天成。先生用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状态去对待绘画。当看到先生所画之物在笔尖呈现之时,当看到在画面定格的时候,会有一种敬畏和感动,敬畏认真的态度,感动于先生的全情投入。
    最后,当记者问及在绘画的艺术道路上想要追求的是一种什么精神境界时,先生说“现代人的世界丰富多彩,包罗万象,但是更多的物质享受让人们逐渐有所缺失,自己就希望在绘画的时候处于忘我的境界,自然洒脱,而自己的画作也能将这种自然的情怀展示出来,让人们赏心悦目,心怀宽广。我渴望用自己的画去表达更美好的东西,藉以为人们带来更深层次的精神享受。”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

 

【中华艺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 、凡本站注明“文章来源:中华艺术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下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华艺术网”。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二、本站转载的内容,本站出于非商业性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图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本网站联系。

上一篇:齐派画虾奇人——梁春生访谈录
下一篇:余丁:公共艺术助推“欢乐春节”走向美国主流社会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访画家徐延均:心无旁骛只为画]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图片新闻

 
  • 金吉儿受邀参加中国西藏古珠及艺
  • 新杂技《涿鹿之战》亮相北京天桥
  • 3D秦腔电影《三滴血》以创新致敬
  • 《雷雨》开启北京人艺建院七十周
 
 
 

最近更新

 
 
 

作品推荐

 

 

版权所有:中华艺术网
荣获文化艺术行业核心新闻价值奖
投稿:850868272@qq.com 联系:QQ:850868272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07032534号-5
媒体邀约:13911805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