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标志

顶部横幅本站广告

 

当前位置:中华艺术网 >> 新闻 >> 浏览文章

 

《桃李不言——常锐伦、郑勤砚师生作品展》在北京东岳美术馆开幕


来源:中华艺术网   作者:佚名   时间:2018年09月28日

  

2018年9月27日下午三点,《桃李不言——常锐伦、郑勤砚师生作品展》在古色古香的北京东岳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联合主办,北京东岳美术馆承办,由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余丁教授担任学术主持。
 


 

常锐伦先生是著名美术教育家,中国首位美术教育学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85年开始全身心投入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研究。著有《绘画构图学》《中学美术教学》《小学美术教学论》《中学生美术学科能力目标与培养》《美术教材教法》《美术欣赏基础》《美术学科教育学》等专著,主编人美版《九年义务制教育课程标准美术教科书》《高中美术欣赏课本》及配套的《教师教学参考用书》,人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等。主编《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美术全卷》等工具书。郑勤砚女士现为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术学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2001年至2004年在首都师范大学攻读美术教育学博士学位,导师为常锐伦教授。她于2010年创办中央美术学院少儿艺术教育工作室,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著有《中国美术教育史略》《中国传统美术教育思想》《林风眠画传》《以审美素养和创造力为核心的美术教育》《郑勤砚书画艺术等》,曾在美国紐約哥伦比亚大学梅西美术馆、芝加哥亚洲艺术研究所、北京炎黄艺术馆成功举办个人画展。
 


 

本次展览是两位美术教育专家第一次举办师生联展,学术支持余丁教授在开展致辞中说,常锐伦先生从80年代全身心投入对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中,至今已有40余年。常锐伦先生著述多部,在美术教育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2010年以来他重拾画笔,笔耕不辍,将传统中国山水画笔法与现代写生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别具个人特色的水墨山水之路。常锐伦先生为人师表,为中央美院培养了优秀的教师。他的学生郑勤砚教授在美术教育的岗位上表现突出,艺术造诣深厚,已成为青年知名美术教育专家。师生之间的薪火传递是可贵可敬的。在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中鼓励央美师生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传承百年传统开启美育新征程是美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最后,余院长祝愿展览顺利召开,希望美术教育之精神永存。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梁玖作了题为“寻场景”的“不寻常”的发言:“我感怀常先生一直以来对我的关怀和支持!多年前看常先生的作品是在先生家里,他画在报纸上和4尺6开纸上的作品,很勤奋,也很自乐。我感佩郑勤砚女士一直耕耘在中国美术教育学科中取得的卓著成就。统观他们师生所展作品,实在地揭示出和让我们知道了他们是具有“三心”内涵之人——有仁心、有艺心、有道心”。梁玖教授充满深情地讲道:“观常先生今天展出的山水画作品,可谓是笔笔有交待、处处有情怀。每件作品流淌着自然、沉稳、真情、艺术、可赏之气质。览郑勤砚女士多主题、多面貌、多样式的书画作品,迎面而来的是雅致、源远、纤秀引波涛之艺风情。总之,两位作为师生都是有法度之人、之为、之品。这也让我们再一次知道艺术教育对我们人类生活构建和滋养的重要性。也很高兴今天与在场诸位一道,彼此见证了他们师生共同打造的人文风景。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通过这个作品展览会呈现出的教育、人生、历史、艺术之温度与厚度”。
 


 
 

 

常锐伦先生与郑勤砚教授在现场分别发表感言,郑教授深情讲述与导师亦师亦父师的生情意思,老师为学为艺为人平淡真诚的态度和精神深深影响着自己。她希望和其他同学们一起,继续努力,为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以导师为风范,心怀感恩,让艺术精神永葆魅力。师生情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开幕式最后,伏羲琴院金智泉先生带来两位古琴和尺八艺术家,在现场演奏了精彩的乐曲。高山流水般的琴韵声和两位艺术家山水树木所体现出的清雅禅意的画境自然相合,带给观众美的享受。

出席本次画展开幕式的嘉宾还有:教育部国际司政规处副处长刘剑青、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余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梁玖,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吕鹏、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教授马菁汝、北京市美术特级教师吴蔚、北京市东城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金铁铃、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段鹏、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办公室主任马宝霞等,央美、首师大研究生、访问学者以及到访观众百余人参加了画展开幕式。

《桃李不言——常锐伦、郑勤砚师生作品展》将展至2018年10月28日。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

 

【中华艺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 、凡本站注明“文章来源:中华艺术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下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华艺术网”。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二、本站转载的内容,本站出于非商业性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图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本网站联系。

上一篇:观艺术不如享艺术,《芭莎艺术》倡导生活新范式
下一篇:用游戏讲好中国故事 “敦煌传统游戏探索之旅”成果亮相敦煌文博

网友评论

 

 
 

图片新闻

 
  • 金吉儿受邀参加中国西藏古珠及艺
  • 新杂技《涿鹿之战》亮相北京天桥
  • 3D秦腔电影《三滴血》以创新致敬
  • 《雷雨》开启北京人艺建院七十周
 
 
 

最近更新

 
 
 

作品推荐

 

 

版权所有:中华艺术网
荣获文化艺术行业核心新闻价值奖
投稿:850868272@qq.com 联系:QQ:850868272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07032534号-5
媒体邀约:13911805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