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标志

顶部横幅本站广告

 

当前位置:中华艺术网 >> 新闻 >> 浏览文章

 

云南在地研究者眼中的“尘寰·墨语”


来源:中华艺术网   作者:admin   时间:2021年06月22日

  

 

6月16日,“尘寰·墨语——张江舟水墨艺术展”在云南美术馆隆重开幕。

对生命以及对人的尊重、对生命价值意义等问题的思考是张江舟绘画作品的创作出发点,其丰富的人生经历汇集成养分滋养着他诗性绘画语言的形成。展览以“衍”“觅”“触”三个篇章,集中展示了张江舟新近水墨人物画的研究方向、探索成果。三个篇章试图以“向外审视、向内观照、写生—创作(艺术—生活)”的复合结构引发众人思考,眼见之物是如何被艺术家以心凝视、整合,继而转换成一个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景观。

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此次,除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外,云南在地研究者也纷纷次艺术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从左至右:王新、汤海涛、寇元勋、陇艺梅、董雪莹、邵培德、尹小勇、韦羲)
 

汤海涛

云南艺术学院教授、云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画的内涵很大,外延很小,如果我们把水墨这个概念提出来之后,实际上水墨的内涵很小,外延很大。黑格尔提出过事物发展的两种模式,其中一种叫“同心圆模式”,用在张江舟身上很合适。我们的文化有一个圆点,随着一代一代的发展,可以看到围绕中国文化的同心圆在发展,所以无论是工笔画家也好,水墨画家也好,都是围绕这个圆点进行的。从张江舟作品来说,实际上也呈现了一种同心圆模式。

在张江舟先生的画中会看出一丝犹豫,这种犹豫来自于他非常深厚的传统根底。我认为是不是可以以水墨为点另做一个同心圆,同心圆之外的期待就是把犹豫抛弃。我看到了张江舟非常扎实的人物写生,解决的问题是我们今天面对的水墨问题,希望他能够更洒脱,斩断过去,在水墨的探索和创作中,形成另外一个系统的同心圆,推动中国水墨的发展。

寇元勋

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国画工作室负责人

张江舟是我比较喜欢的画家,因为我觉得他这种画风真正的代表了当下水墨人物画的进程,是当代水墨人物画画家中的领军人物。为什么当下的水墨画会有突破?为什么在山水花鸟当中没有重大的突破?这和中国的哲学思想,即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有关。张江舟的水墨人物画其造型具有意向性、表现性、抽象性,用流动似的雕塑造型语言给观者带来了新的视觉体验,以独具一格的表现语言讲述了属于自己的故事。水墨人物画要转变观念,生发不一样的审美空间,在张江舟作品里我看到了希望。

具体来说,张江舟的墨语其实就是笔墨语言、水墨的语言,这个水墨语言是全新的。首先,我看到张江舟在其作品中巧妙的运用了意象造型,我认为意向的“意”应该是有意义的、有趣的、主观的、能动的、自由的,在其作品中包含了痛苦孤独当中的潇洒和解脱,这种独特笔墨语言充分体现了画家对于生命的感悟。其二,在张江舟的画面中有两种固有符号,即墨线交织中的粉绿、粉红色块的出现,我认为这是张江舟生命中的绿洲,也是他通过沉淀为水墨艺术打开的新空间。

陇艺梅

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主任、云南省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回望中国画的100年,它的民族性是铭刻在心的,包括张江舟等一大批艺术家,我觉得他们是对国家、对民族有责任感的艺术家群体。张江舟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他创作精力特别旺盛,因为他不断超越自己的过去,这对一个艺术家非常难能可贵。

从水墨语言来看,我觉得张江舟看到了水墨语言的可塑性,并不断勤勉探索,从他的用墨、用色、用水来看,他代表了中国目前从20世纪到21世纪的一群画家,深化了中国画的水墨语言。从张江舟作品可以看到受到了西方观念影响以后的探索,包括“要不要吸取西方艺术观念”“形式重要还是内容重要”等问题,通过张江舟的作品感受到这样的无限性。从20世纪到21世纪在艺术界产生这么多创新,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是艺术家在深层创作时和观众沟通的一个融合。

董雪莹

澳门科技大学博士、云南省美术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副主任

水墨是一个很复杂的文化问题。水墨在当下应该秉持的价值观——对既有知识框架所蕴含的权利控制的话语进行消解。因为我们讨论的问题正是在当代场域下发生的某种思想控制的问题,这其实已经不是水墨的问题了,而是关注到艺术生产者的思考能力问题。

如果把张江舟的绘画放置在这样的语境下进行思考,回归到具体的问题上。我认为张江舟的绘画是具有西方表现语言的。例如,画面中飘逸的线条充满了像西方雕塑的激情和浪漫,但是其画面上传递出的氛围却是来自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内省感,正是这样的摩擦力构成了其作品中的丰富性与文化沉淀,宏大且丰富。他笔下的人物不做具体化或是个性化的描绘,目的是折射出一个群体,甚至是整个人类的终级价值,而这种价值恰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终极关怀,是道德与常识理性的紧密结合后产生的家国情怀与天人合一至高追求。

邵培德

云南美术馆理论研究部主任

张江舟不仅是画家,在艺术理论方面也极具造诣。20多年前和他一起下乡写生的时候,我们针对很多理论问题进行过探讨,尤其在西方与中国传统差距的结合难度方面。

这次展览是那些探讨的实践性解答,好的艺术家其实是在解决问题,与中方、西方和传统现代的冲突没有绝对的关系,一个好的艺术家用什么材料,在什么维度上去思考问题很重要,要有很好的绘画功底,即他能够画出好的东西,而且这种东西能打破维度。一个艺术家的才华集中体现在应用工具的能力、思考问题的深度和表达能力的强度等方面。从张江舟这个展览里面,又让我们重新打开了视角,可以说张江舟在某种维度上直接解决了中国画发展的很多重要问题。

尹小勇

《民族艺术研究》编辑、云南省美术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委员

众所周知,从全国美展的入选作品数量来看是以工笔为主,写意绘画越来越难得。如果你的画里面全部都是工工整整的,那么我相信你的激情会削弱很多,所以我觉得张江舟的画特别可贵。

张江舟的作品题材,多涉及生命。生命在我看来,又有不一样的理解。日本小说家太宰治在《人间失格》里有这样一句话“生而为人,我很遗憾”,这是现代人对生命的理解。当下最流行的两个词:一是内卷,二是躺平。联系40年前这本日本小说,我觉得对于生命认识的变化也是在不断变迁。从作品来看,张江舟创作过程中的处理,就是把线条运用到一种形式中,给我不一样的启发。

韦羲

《理想国》“看理想”专栏作家

谈到“何为水墨”,这个话题值得追问,因为它是绘画的焦虑。站在绘画的角度,不断有新的材料、新的风格出现,每一代人都会做自己的尝试来体现画作中的活力。水墨作为中国人或东方的财富,需要站在发展的角度,回归材料的视角,即绘画在、水墨在。而且我们当代人的信息来源是全球化的,艺术家的视野及养份也是世界艺术,并不限于传统或东方,也就是说,当代画家包括水墨画家处理作品的方法来源于东西古今。那么,我们如果讨论当代水墨的文化身份,就需要开放的态度。至于绘画什么时候会消失,不知道。这要交给时间。而水墨的文化意义与存在价值,仍然交给时间来回答。这是需要一个个水墨艺术家用自己的实践来不断回答的命题。

王新

云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云南省美术家评论委员会主任

张老师的展览和画面非常吸引我,那些飞扬的线条,沉着里面透着沉着。我特别喜欢那一抹绿色,有一些狐媚、妩媚的引力,但还能画出苦味的感觉,非常难得,既是才情,也是教养。

整体而言,我有几点感受:首先,张江舟现代水墨精神资源,有来自五四新文化中国现代主义的传统,比如他笔下极富精神能量的女性,像极了鲁迅《野草》中的女性形象,也有来自民间小传统的精神资源,如《聊斋》《子不语》中的狐仙树魅。在形式语言上,他已经远远超出了“徐蒋体系”,笔墨上除了传统精义,还有珂勒惠支的、毕加索的、黄宾虹的借鉴,尤其“浊色”使用,浑浊中出了精神,出了味道。此两方面显示出他建立个人现代水墨语言的体系性努力与自觉。其次,张江舟的画,让我想起夏敬观评价苏轼词的话:天风海涛之曲,中多幽咽怨断之音。他笔墨的豪纵飞扬,精神上他对生命、人生终级关怀的追求,使之有天风海涛的气象。张江舟作品里有很多笔墨的细节、情绪的细节、题材的细节,可以感觉到他的那种温柔的心灵小颤动或者是痛楚的灵魂摩擦,这是幽咽怨断之音。最后,张江舟的画,提出了一个命题,即知识分子绘画,或者说“士”之绘画,绘画承载对现实的关照、反思、批判与背负,画家有传统“士”的品格,我觉得这就是中国水墨的永恒魅力所在。
 

 

张江舟简介

张江舟,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院委、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师,俄罗斯艺术科学院荣誉院士,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兼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

 

【中华艺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 、凡本站注明“文章来源:中华艺术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下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华艺术网”。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二、本站转载的内容,本站出于非商业性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图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本网站联系。

上一篇:刘灿辉当选新一届洛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下一篇:“复兴大道100号”创意体验馆开展 电影《1921》主创亮相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云南在地研究者眼中的“尘寰·墨语”]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图片新闻

 
  • 金吉儿受邀参加中国西藏古珠及艺
  • 新杂技《涿鹿之战》亮相北京天桥
  • 3D秦腔电影《三滴血》以创新致敬
  • 《雷雨》开启北京人艺建院七十周
 
 
 

最近更新

 
 
 

作品推荐

 

 

版权所有:中华艺术网
荣获文化艺术行业核心新闻价值奖
投稿:850868272@qq.com 联系:QQ:850868272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07032534号-5
媒体邀约:13911805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