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标志

顶部横幅本站广告

 

当前位置:中华艺术网 >> 新闻 >> 浏览文章

 

“和鸣南粤第一回展:方言与新语•广州画院2021年全国美术名家学术邀请展”暨座谈会在水墨村美术馆举行


来源:中华艺术网   作者:admin   时间:2021年12月13日

  

2021年12月8日10:30,由广州画院主办,水墨村美术馆承办的“和鸣南粤第一回展:方言与新语•广州画院2021年全国美术名家学术邀请展”暨座谈会在水墨村美术馆举行。座谈会由广州画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本次展览策展人张工担任主持。
 

http://img.danews.cc/upload/images/20211211/92b17918522ddbcb05b682e23273d4f6.jpg

展览现场
 

西泠印社社员、广州画院艺术顾问郭莽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专职副主席、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王永,广东省大家艺术欣赏品鉴会主席、广东省文联原专职副主席洪楚平,广州美术学院副校长、广东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蔡拥华,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研究员方向,广东画院副院长、广东省美协理事兼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郑阿湃,广州画院书记、院长陈伟安,广州画院副院长罗奇,广州画院副院长宋陆京,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广东画院专职画家周正良,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倪宽,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中山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斯鹏,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吴振全,广东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秘书长林曙光,广州市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何愿飞,广东画院专职画家、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秘书长杜宁,广州美术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陈建宏,何香凝艺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许平,广州画院创作部主任、青创美育中心负责人刘晟,广州画院创作部副主任、中国工笔学会理事陈川,水墨村美术馆馆长郭青,新南方艺术主编、青苗计划策划执行人方旭昌,广州画院专职画家陈辉荣、冯苗、陈祖林、许隽协、李柳燕、李夏夏,广州画院行政人员王晓慧、卢诗韵、孙秋子等,以及多位嘉宾、朋友和艺术爱好者出席展览。因受疫情防控影响,多数外地参展艺术家均无法出席活动。
 


 


 


 


 


 


 

本次展览展出徐正濂、陈风新、朱培尔、于明诠、魏广君、郑阿湃、方向、蔡拥华、颜奕端、徐海、宋陆京、陈斯鹏、董雷(按年龄排序)等13位参展艺术家和策展人近年来的精品佳作共五十余件,包括书法和绘画。作品代表着参展艺术家们对展览主题和笔墨创新的最新思考。

座谈会发言摘要
 

http://img.danews.cc/upload/images/20211211/f60a5d9e7b3f5a4967ff673c67170e6b.jpg
 

展览现场同时举办了座谈会,多位艺术界、学术界的名家共同探讨“方言与新语”展览主题,以及新时代美术发展现状。
 

http://img.danews.cc/upload/images/20211211/b73046b2954daee802f468fa66fe8b6f.jpg
 

广州画院书记、院长陈伟安
 

广州画院书记、院长陈伟安首先感谢各位专家、艺术家的支持和光临。他回忆“和鸣南粤”品牌创立的初步想法是在十年前生成。当时他和方土院长想创建一个由广州画院和广州艺术博物院联合举办的学术活动品牌,邀请全国艺术名家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举办艺术与学术系列活动,“和鸣南粤”这个名字由此诞生。后因种种原因,“和鸣南粤”暂被搁置。2019年秋他轮岗转到广州画院,恰逢广州画院计划装修新美术馆,在思考广州画院美术馆建成后的学术定位和品牌时,觉得应该把广州画院美术馆打造成为广州画院的一个新的学术阵地,画院班子一致认为“和鸣南粤”品牌可以在画院自己的新美术馆来实施。由于受疫情影响,广州画院美术馆装修还处在收官节点,档期安排不过来,只能在水墨村举办“和鸣南粤”第一回展览。从明年开始,“和鸣南粤”这一品牌将回到广州画院美术馆持续举办下去,作为打造广州画院新的学术阵地的系列展览与学术活动之一,期冀成为广州画院与全国美术界对话交流与学术互动的平台。
 

http://img.danews.cc/upload/images/20211211/e125981e4c6a2a0a67975d8114539671.jpg
 

广东省大家艺术欣赏品鉴会主席、广东省文联原专职副主席洪楚平
 

广东省大家艺术欣赏品鉴会主席、广东省文联原专职副主席洪楚平表示,南粤和鸣,和鸣南粤,南北美术界共鸣,这件事非常难得。“方言与新语”中的新语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老生常谈“艺术要创新,与时俱进”,在这个展览中很好地体现。他在工作中时常提到两个词:“以人为本”“以人为善”。他在广东画院书记任上放走了两个人才,一个是方向,一个是李劲堃,他们现在都成为全国美术界的中坚力量。人才流动产生了新的发展机会,思想的对话产生新的创造。“以人为善”可以走得更远,“以人为本”则是艺术永恒的主题,人是最重要的,人是最根本的,有人才能够出新出彩。
 

http://img.danews.cc/upload/images/20211211/cf4bea0fc04795bb6cda1bd54e0f50fa.jpg
 

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研究员方向
 

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研究员方向代表省外参展艺术家讲话,他认为这次展览的主题非常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意义,“方言与新语”针对两个问题,其一为“当下与传统”的问题,还有“个性与共性”的问题。这个问题放置于当下文化,是当下世界文化面临的一个命题。“方言与新语”没有矛盾,新语自然在历史中沉淀,进而变成各地的一种方言,这是今天众人值得思考的问题。对于中国画的笔墨、传统文化而言,若将绘画、文化比喻成森林中的树木,那么,外来的东西、新的文化则是阳光雨露,我们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在吸收阳光雨露的过程,森林掉落的果实又积淀变成土壤,土壤才具有肥沃的力量,滋养我们以后不断生长。所以新的东西经过转换会慢慢积淀成传统的养分,它们是互动的关系。联系到画界,一些地方画派的画风,我们记得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广东、南京、西安,这些地方风格很鲜明的地方,现在个性少了,共性多了。相对而言,我觉得广东还是保存的很好。现在西安年轻一代的画家笔墨很多学江浙那一路了,南京的个性现在也感觉不理想,这个问题是美术界的一个问题。书法界的问题也可以谈一谈,这也符合策展人的意思。
 

http://img.danews.cc/upload/images/20211211/2fb1e1a7cf33f21c50dbc6c109216d18.jpg
 

广州美术学院副校长、广东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蔡拥华
 

广州美术学院副校长、广东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蔡拥华代表省内参展艺术家发言。他认为这次展览重点在语言的碰撞,“方言与新语”是希望这群全国邀请的名家里有绘画语言、书画语言的碰撞交流,在这种碰撞中探讨中国画的文脉。策展人张工曾和他交流,想在当下探讨中国人治学之道,在古代这种“道”是格物致知,格物致知融入书画界,即为宗炳的“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澄怀味象,意味着当代艺术家如何怀着虚静的心,去慢慢地体验审美的内涵,如何通过书画作品呈现生命精神,这是从古到今对书画家的要求和使命担当。在当下这个时代,艺术家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面对飞速发展的时代?他认为有几个心要重视:一是初心或者本心;二是注重艺术家的“hui”心,其中有聪慧的“慧”,也有会心的“会”;三是用心;四是恒心;五是要有勇敢的心。
 

http://img.danews.cc/upload/images/20211211/6ab9da17d012db8b153588ac0f2d2c75.jpg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专职副主席、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王永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专职副主席、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王永表示,在因疫情而陷入低迷的状态下,广州画院能够策划一个极具学术性,并活跃广州学术和艺术氛围的展览,是为广州美术界、学术氛围增添正能量。主题“方言与新语”,这个词是常谈常新,每个阶段谈及和探讨均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他认为参展艺术家方向老师这次的作品,是对“方言与新语”非常好的诠释和突出深刻的印象。策展人将“方言”蕴涵了传统意味,方言也有个性,每个地区有每个地区不同的方言,新语则作为一种当代的语言。如方向老师在传统里下了很大功夫,在现代中国画家里,方向是当下现代符号表现城市生态题材中成功的艺术家。其他艺术家可以针对这个词可以谈出很多感受。这次展览对广东中国画、书法的创作是一次很好的引导。
 

http://img.danews.cc/upload/images/20211211/5958e8d3451cd753891c4fe040a8a140.jpg
 

西泠印社社员、广州画院艺术顾问郭莽园
 

西泠印社社员、广州画院艺术顾问郭莽园说,广州画院一直以来都很具备创新性,包括“青苗计划”项目的举办,以及其他人才的引进等,广州画家年轻有活力。策展人张工这次的展览策划很用心,邀请的外地书画家均是全国一流级别的,能够来到南粤,一起和鸣地进行艺术交流与探讨,这的确需要花很多力气。“方言与新语”主题如果缩小范畴,每个画家有个性的一套语言当成方言,新语就是通过艺术家不断的努力从而形成。

http://img.danews.cc/upload/images/20211211/280df4503baeef7aa0baa67fa86719e4.jpg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斯鹏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斯鹏表示,他是搞古文字研究的,很荣幸应邀参加这个展览。这个活动确实很有意义,策展人语写得很好,张工老师提出“方言与新语”这个话题,在引言中对此话题做了很好的阐发,用“方言与新语”做隐喻,前者隐喻为传统、经典,后者隐喻为流行、新创。在中国艺文传统里“以复古为创新”,回归到传统、古典,它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唐宋的古文运动,就是以复古为创新。再看书法,传统的篆书是以小篆为主体,像李阳冰那一路的小篆是主脉,到后来它的发展也遇到了瓶颈。到了清代,清代的学者们受金石学的影响,到更早的源头里面去找篆书发展的思路,比如金文,特别是清末甲骨文的发现,后来到当代大量的战国文字资料,大家回过头去学更古老的东西,用更古老的东西滋润我们的篆书创作。这也是比较典型的“以复古或以寻根为创新”的典型例子。在艺术领域,从美术的趋向、艺术的主张方面,可能有人主张笔墨当随时代,也有人提出笔墨不随于时代。这两者之间,有时候我们要用更包容、更开放、更前瞻的心态去看待这个话题。
 

http://img.danews.cc/upload/images/20211211/37ad22b5018910fc37858d96ec9a39c5.jpg
 

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广东画院专职画家周正良
 

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广东画院专职画家周正良认为,这次的展览和策展人在学术上特别有高度。他表示自己每次参加广州画院的活动,都感到非常亲切。这次的展览遴选的艺术家和作品都特别有高度,参展艺术家基本囊括和代表了当今中国画界和书法界的名家,展览的品质和规格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http://img.danews.cc/upload/images/20211211/fc9e9265a2c05c2d650d57de714d11e5.jpg
 

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倪宽
 

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倪宽表示,“方言与新语”其实是创作问题的一个方面,自己想从研究创作方面谈一些感受。作为参展艺术家的陈斯鹏教授,深耕于体现学术修养的创作,字有文气。张工老师曾策划编辑过《当代著名青年书法十家精品集》系列丛书和展览,直到现在影响深远。张工这次的书法作品受陈洪绶的影响较多,格调很高。参展艺术家徐海,他的书法成就我认为主要体现在把汉金文与金文有机结合,这次带来的不是他的代表作,但草书有文气。朱培尔最早出名的是篆刻,如今的篆刻更加有书卷气。徐正濂老师位于篆刻界的前列,劲头十足。于明诠老师字如其人,书法线条很有特色。这次参展的书法家多数是六十年代出生,他们的成长路径与当代的年轻人不一样。现在的书法教学,年轻人的技法做得很好,技法传承这方面做得很好。现在20多岁到30、40多岁这批人的技法很多都没有问题,但他们后面是否成功,还要再看二三十年。古人也是走当代年轻人这种路子,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这帮人是另外一条成功的路子。我们自己创作成功的路子怎么样?可以好好想一想,可能也是多种路径的,不是唯一的路径。
 

http://img.danews.cc/upload/images/20211211/b74577b853435d3730a9016946d42077.jpg
 

广州画院副院长宋陆京
 

广州画院副院长宋陆京说,自己作为广州画院副院长既是主办方代表之一,又作为参展者,身兼两重身份。这个展览里的很多书法家都是自己认识的老朋友,自己便思考着这次展览应是书画间的对话,自己的展出作品要以书入画。自己在创作之时,考虑种种因素,最后呈现的是四幅绘画,这些绘画是以书法用笔来创作,代表着自己对“方言与新语”主题的理解,用传统的书法线条表现当代性观念。画面中虽是寥寥几笔,但也需要构成经营位置,自己在思考是否可以在画面上留下不完整和遗憾的痕迹,即画六七分或半成品,给人以启发,让观者看到自己的真性情、真笔墨。艺术是需要存“真”,表现日常的功夫积累和心境。
 

http://img.danews.cc/upload/images/20211211/3bc9d41ff8c99505d32fc552bead725f.jpg
 

广州画院副院长罗奇
 

广州画院副院长罗奇表示,自己虽然是油画家,但对国画关注的时间也比较长,内心一直对研究国画倍感兴趣。“方言与新语”主题,在某种意义上是本土性与现代性的问题,自己一直在思考当今时代对于传统绘画的要求包含什么内容和含义。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可能也是大家的一个问题:我们这个时代对于国画、对于传统绘画的要求到底是什么?在过去的年代,我们要欣赏一首古诗,或者听一个戏剧,或者写一幅字,弹一首曲,可能在很慢的节奏里很细地去品味、去感受,好像一拍三叹,余音绕梁的感觉,现在没有了。在当下飞速发展变化的时代,以前细微的感受逐渐在不断消失。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方言,需要在何处认识真的方言?人们对方言、传统的认知,往往会陷于自己意象当中,如坚守自以为的传统或者秉持匠式的理念、信念,但却未能细微地感受其中的韵味和历史底蕴。新语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在艺术领域中,每个艺术家应该思考如何以艺术形式回应、超越、引领这个时代,思考什么是传统、方言,什么是当下应要关注的事物,以及给予社会的能量,艺术家需要提出一种新的审美方式与感知世界的方式。
 

http://img.danews.cc/upload/images/20211211/43b8087403ae01f5e2cfc5ba3298c3c5.jpg
 

广州画院创作部副主任、中国工笔学会理事陈川
 

广州画院创作部副主任、中国工笔学会理事陈川认为,这个展览的主题是“方言与新语”,总体底色是“方言”,方言是新语的沉淀。这个展览倾向于方言和慢节奏,这正是当下时代所缺少的部分。每位参展艺术家都是在以书入画,这是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展览里也是少见的,给他感触很大。他表示在展出作品中看到了从方言转向新语的尝试,如方向老师、陈斯鹏老师的作品,每个时代都有这种尝试,但它是需要我们持续探讨的话题,才能日益更新。同时,“方言”和“新语”的边界,不能将之想得过于狭窄,仅是讨论某个地区的方言或者地域性风格,就变成了小范围的事情。要将“方言”的边界范围放置于人类的艺术语言之中,不仅笔墨、造型语言等都是方言。新语的范围更为宽广,也许是互联网,也许是还在流行,但却尚未沉淀的事物,把新语的范围持续扩大,我们能够更加安心地慢下来逐一探索。
 

http://img.danews.cc/upload/images/20211211/09f6b109513d7698e6f5bbee7b3c436d.jpg
 

广东画院副院长、广东省美协理事兼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郑阿湃
 

广东画院副院长、广东省美协理事兼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郑阿湃说,自己还在广州画院的时候,也参与了推出“和鸣南粤”学术展览计划,直到调入广东画院。这个展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做到这么高水平、高层次,离不开策展人的中心思想和整体理念。策展人在很认真做这件事,对展览每一个细节的把控都很好。最后他表示很感谢主办方广州画院和承办方水墨村美术馆。
 

http://img.danews.cc/upload/images/20211211/4a2cae997f221b0fec8c170da97595d7.jpg
 

策展人、座谈会主持人张工
 

策展人、座谈会主持张工总结说,这次策展的思路来源于对方言的流失、网络流行语生成的社会思考。随着教育、普通话的普及,老一辈的人与孩子无法用家乡语言沟通,在家里家外都通行普通话,方言在家庭氛围中日见流失,这是当前的发展现状。网络社交平台的横行,出现了很多新的网络词汇,甚至形成社会某个局部领域中的通行语言,老一辈人们无法理解子女辈的流行网络语言而产生心理落差。针对这些社会问题,他认为我们应该由此进行一些学术性的讨论。他表示自己作为艺术界的策展人,想要通过艺术展览来实现对社会情绪的关注,“方言与新语”并不是方言就代表传统,新语就代表创新,这其中的关系是微妙的,很难界定。他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这次座谈会,以书画展览为引子,提出关于方言流失和网络新语不断产生的社会问题,供共同爱好者深入讨论。他觉得,一个艺术展览若能够赋予它一定的社会影响,赋予它一定的社会作用,就能凸显这个展览的意义。语言是一个族群最重要的特征,随着方言的流失,族群的特点、文化也会随之流失。另一方面,语言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古代汉语与现在相比也差距很大。族群的大范围迁徙在保留方言基本特点的同时,也促成方言的变化。当下与从前最大的区别是生活节奏飞速加快,由此对文化产生的负面影响我们尚未准备好。他自己是带着复杂的情绪策划这个展览,他认为这个问题站在当下应该是无解的,但无解并不代表没必要讨论。当老百姓、学界、政府等板块能就此问题形成思想共振,就能够逐步找出应对的办法,趋利减害,实现和谐。这是策展最原初的思路。他特别感谢参展画家的积极响应、水墨村的友情支持和推广执行公司广州正典文化的专业和细致。
 

http://img.danews.cc/upload/images/20211211/e055c686a87f4355c5970061170b9e5c.jpg
 

小  结

方言与传统,新语与变革,似乎有着某种微妙的对应,晦明隐显,欢愁交织,孰得孰失,有待究议。广州画院希望通过书画展事,以艺术为引,由艺术而生活而方言而新语,希望由此引来社会的关注与思考。“和鸣南粤”是广州画院多年前的学术活动品牌,画院希望依托新美术馆,把它重新打造成为画院画家与全国名家对话的平台,加深广州画院与全国美术界的学术互动。本次展览亦将促进广州艺术界与全国其他地区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丰富社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http://img.danews.cc/upload/images/20211211/eaac17ee5be86adb87b321d1e1af35b1.jpg
 

本次展览展期为2021年12月8日至12月18日,欢迎广大艺术爱好者前往水墨村美术馆参观交流。
 

展览花絮

 


 


 


 


 


 


 


 


 

展厅现场

 


 


 


 


 


 


 


 


 


 


 


 

出席嘉宾名单:

郭莽园  西泠印社社员、广州画院艺术顾问

王  永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专职副主席、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洪楚平  广东省大家艺术欣赏品鉴会主席、广东省文联原专职副主席

蔡拥华  广州美术学院副校长、广东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

方  向  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研究员

郑阿湃  广东画院副院长、广东省美协理事兼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

陈伟安  广州画院书记、院长

罗  奇  广州画院副院长

宋陆京  广州画院副院长

周正良  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广东画院专业画家

倪  宽  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

陈斯鹏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中山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吴振全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

林曙光  广东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秘书长

何愿飞  广州市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

杜  宁  广东画院专职画家、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秘书长

陈建宏  广州美术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许  平  何香凝艺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刘  晟  广州画院创作部主任、青创美育中心负责人

陈  川  广州画院创作部副主任、中国工笔学会理事

郭  青  水墨村美术馆馆长

广州画院专职画家及行政人员:

陈辉荣、冯苗、陈祖林、许隽协、李柳燕、李夏夏

王晓慧、卢诗韵、孙秋子
 

http://img.danews.cc/upload/images/20211211/f84a8ea07a5fb391e9302bce8b1d8c3d.jpg
 

【和鸣南粤第一回展】方言与新语•广州画院2021年全国美术名家学术邀请展暨学术研讨会总策划:陈伟安

学术顾问:罗奇、宋陆京

策展人:张工

主办单位:广州画院

承办单位:水墨村美术馆

执行推广:广州正典

参展艺术家:(按年龄排序)徐正濂(上海)、陈风新(北京)朱培尔(北京)、于明诠(山东)魏广君(北京)、郑阿湃(广东)方   向(北京)、蔡拥华(广东)颜奕端(广东)、徐   海(北京)宋陆京(广东)、陈斯鹏(广东)董   雷(北京)

展览时间:12月8日—12月18日

开幕式和研讨会时间:2021年12月8日上午10:30

展览地点:水墨村美术馆(广州越秀区东湖路 39 号文化艺术中心五楼)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

 

【中华艺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 、凡本站注明“文章来源:中华艺术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下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华艺术网”。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二、本站转载的内容,本站出于非商业性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图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本网站联系。

上一篇:亚洲天后张羽希国际华裔女星助力天略教育基金
下一篇:CHAUMET尚美巴黎:以冠冕见证历史,以卓艺延续辉煌

网友评论

 

 
 

图片新闻

 
  • 金吉儿受邀参加中国西藏古珠及艺
  • 新杂技《涿鹿之战》亮相北京天桥
  • 3D秦腔电影《三滴血》以创新致敬
  • 《雷雨》开启北京人艺建院七十周
 
 
 

最近更新

 
 
 

作品推荐

 

 

版权所有:中华艺术网
荣获文化艺术行业核心新闻价值奖
投稿:850868272@qq.com 联系:QQ:850868272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07032534号-5
媒体邀约:13911805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