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标志

顶部横幅本站广告

 

当前位置:中华艺术网 >> 赏析 >> 浏览文章

 

感受文物里的“鸡文化”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时间:2017年01月31日

  

  

清乾隆掐丝珐琅天鸡尊作立身翘首状,背负螭耳尊,双翅扬起贴于尊身,足登镂空双轮,长尾下垂内卷,尾羽内侧立一铜镀金小天鸡。螭耳镀金,天鸡胸前贴饰片状彩云,中间嵌长方形铜镀金片,其上阴刻“乾隆年制”单行楷书款。整器以红铜作胎体,掐丝花纹内填入珐琅彩釉,露铜处镀金。天鸡身上随形作出羽毛状饰纹,尊表面饰缠枝莲纹。此掐丝珐琅?

 

唐代青釉褐绿彩鸡翅纹瓷水滴作鸡形,鸡头是壶嘴形状,壶柄捏塑成鸡外卷的尾巴,壶腹对称堆塑褐蓝彩条、竹刀刻画的鸡翅,栩栩如生。水滴是文房用具,以鸡的造型呈现,既便于出水,又呈现鸡的可爱。现藏于长沙博物馆。

唐三彩生肖俑鸡高约22厘米。俑作站立状,兽首人身,身着交领广袖拽地长袍,双手平交于胸前,扎束腰带。头部未施釉,露白胎,外衣施淡黄色釉,内衣领、袖口等处勾插褐彩和绿彩釉,釉色明快,配置协调,富有层次感。1984年,在扬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出土了3件唐三彩生肖俑,分别为酉鸡、辰龙、午马,此为其中之一。现藏于扬州博物馆。

褐色陶罐里装满了距今约2800年的西周鸡蛋。这是考古学家在江苏句容的一座西周墓葬考古发掘时意外发现的,也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鸡蛋实物。由于年代久远,陶罐里的鸡蛋都已石化,出于保护文物的考虑,考古学家没有将这些鸡蛋提取出来,从入库到展览都保持着出土时的原貌。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位于湖北省京山县的屈家岭文化为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600年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当时居民以种植水稻为主,也兼营渔猎和采集,已饲养了猪、狗、鸡等动物。这样的陶鸟、陶鸡和陶狗在屈家岭文化地域出土极多。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青铜雄鸡出土于四川的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长11.7厘米,通高40.3厘米。雄鸡尾羽丰满,引颈昂首,其冠、眼、喙、爪、羽毛等刻画极为细腻,整体造像鲜活灵动、神形兼备,造型风格颇为写实,与三星堆众多抽象艺术作品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件铜鸡不是一般的家禽,可能正是古人心目中呼唤日出、呼唤光明的“天鸡”的形象。现藏于四川三星堆博物馆。

这组文物为元代雉鸡牡丹纹镂空玉带板。雉鸡即为山鸡、野鸡,毛色鲜艳,古代武将经常在盔冠插上两根雄雉鸡的尾羽,作为骁勇善战的象征。雉鸡牡丹纹镂空玉带板排方长5.1厘米至7.6厘米,宽3.3厘米,厚0.7厘米,共18块带。由青白玉制成,透雕镂雕着雉鸡嬉戏于牡丹丛中,生机盎然。纹饰纤细繁缛,富于变化,工艺精美,表面磨工细腻,抛光润泽。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以新颖的造型、清新可人的装饰、精致的工艺而备受赞赏,堪称明成化斗彩器之典型。其胎质洁白细腻,薄轻透体,白釉柔和莹润,表里如一。杯壁饰图与形体相配,疏朗而浑然有致。画面设色有釉下青花及釉上鲜红、叶绿、水绿、鹅黄、姜黄、黑等彩,运用了填彩、覆彩、染彩、点彩等技法,以青花勾线并平染湖石,以鲜红覆花朵。

民国陕西凤翔大吉利图年画,以手工印制,局部手工染填,色彩对比强烈,造型饱满夸张,保留了古版年画古朴自然的艺术风格。上书“鸡年吉,吉年利,富贵花开满门第”等,表达了鸡的吉祥寓意。现藏于晋江博物馆。

在十二生肖中,鸡可以说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动物之一。“一唱天下白”的雄鸡,犹如希望的使者,古往今来,一直陪伴着人类。鸡的形象华美艳丽,犹如身披锦袍,深受广大民众喜爱。随着丁酉鸡年的到来,本期文化遗产特别选取了来自国内多家博物馆的9件(套)具有代表性、与鸡有关的文物,让读者领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以及古老中国人赋予鸡的特殊文化寓意。

我国的鸡种由栖息在西南地区的野鸡种(又称原鸡)驯化而成,由南方向北方扩散。迄今有确切证据的家鸡,出现于距今3300年前的殷墟,有安阳小屯出土鸡骨和甲骨文上的象形文字为证。由于古代缺乏报时手段,在数千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事活动中,中国人一直依靠“鸡鸣报晓”开始一天的劳作,被饲养的家禽——鸡,也成为早期先民艺术创作的对象。那些鸡的艺术形象有的体态丰满、神采奕奕,写实功底卓然;有的造型简约、拙中带巧,极具装饰性,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农耕社会的田园情趣,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戴冠者,文也;足博距者,武也;战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告者,仁也;鸣不失时者,信也。”《尔雅·翼》中所概括的文、武、勇、仁、信,被称为鸡的“五德”:文、武源于鸡的外在形象,勇、仁、信则取自于鸡的习性和内在品质。这“五德”在后世流传甚广,体现了人们的道德理想,名为赞鸡,实为自勉。另外,也涌现了“闻鸡起舞”“鸡窗夜开卷”等典故。

鸡在漫长的岁月里,一边被畜养,一边被神化。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就有凤鸟(鸡中“神鸟”)的纹饰,从商周时期及以后的青铜器、玉器、陶瓷器等,也可以看到代表神圣与吉祥的鸡或凤鸟的形象。此外,鸡在民间被视为具有辟邪除妖的功能,不少地区自古就有正月初一将绘有鸡的门饰图画作为辟邪神物张贴在门窗上的风俗。

(本版文字由连晓芳整理)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

 

【中华艺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 、凡本站注明“文章来源:中华艺术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下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华艺术网”。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二、本站转载的内容,本站出于非商业性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图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本网站联系。

上一篇:王兆爱——书画界新闻人物系列报道之三
下一篇:走进窦琼的水墨世界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感受文物里的“鸡文化”]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图片新闻

 
  • 金吉儿受邀参加中国西藏古珠及艺
  • 新杂技《涿鹿之战》亮相北京天桥
  • 3D秦腔电影《三滴血》以创新致敬
  • 《雷雨》开启北京人艺建院七十周
 
 
 

最近更新

 
 
 

作品推荐

 

 

版权所有:中华艺术网
荣获文化艺术行业核心新闻价值奖
投稿:850868272@qq.com 联系:QQ:850868272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07032534号-5
媒体邀约:13911805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