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届耄耋之年的书法家冯柏青,在墨海腾波数十载,靠手中的笔书写人生的精彩与传奇。他是“德”字的书写者,更是“德”字的传承人。
冯柏青与墨结缘,情有独钟,因为他大半生是在文艺战线上度过的。曾先后在唐山市丰润县评剧团、丰润县文化馆工作多年。他出生于名门,自幼受祖辈、父辈的文化熏陶和影响,与文字结下不解之缘,并一发不可收。一直辛勤地耕耘在精神的沃土上。不求名气重文气,不羡人脉传文脉,追求一种朴实无华,率真自然的生活意境美和情趣美。透过其笔墨张扬胸中丘壑,传递正能量,被他视为责任和义务。几十年来,他把对艺术的感受看做是人生态度,坚持走自己的路,从不被别人所左右。坚守灵魂,自在前行是他艺术创作道路上的无悔追求和不变的选择。虽然他出身于书香门第,文化世家,但他在认真研读先贤传统笔功的同时,不断创新笔墨技巧,用浓淡表达真情实感。为内心的赤诚慷慨而歌。“忠厚传家,诗书久长”是对他治家理念的高度概括与肯定,也是对他治学精神的真实写照。冯柏青弃浮华,远喧嚣,不为名而累,不为苦而悲,不为得而欢,不为利而追。他俨然像一头老黄牛,默默无闻地耕耘在文山字海中。难怪出于他的笔下雄而不狂,秀而不媚,厚而不浊,畅而不浮的楷、隶、篆诸体,倍受广大藏友的喜爱和青睐,更得到名家的赏识和首肯。潇洒达观,从容淡定是他在艺术生涯中磨炼而成的气质;平民情怀,奉献精神,不管世间风云如何变幻,唯一不变的是他永恒的信念。
“书之佳作,常为书文暗合,词翰兼优”。冯柏青既是一位小有名气的书法家,也是远近闻名的诗人、词作家。书法依凭于情,而情又注于笔,二者兼而有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冯柏青的书道更上一层楼与他热爱诗、词是密不可分的,诗、词也为他打下坚实的根基。多年来,他为老人、为儿童、为家乡创作诗歌及歌词多达上千首,大多发表在市级以上报刊上,深受广大读者、歌者的欢迎和喜爱,至今歌声传唱不衰,诗歌朗诵未止。之所以他笔扫千秋,下笔有神,是因诗书相融相通。可见出自于他笔下的书法作品,线条沉稳,依势而发,大气磅礴,雄浑有力,完全得益于他“初心不改,方得始终”。
冯柏青的书法刚劲,苍雄之气的养成是与文与字长相守的结果。自打他与文字交友后,到底使用了多少刀纸张,挥洒下多少笔墨,在创作道路上流下了多少汗水,付出过多少艰辛,培养了多少弟子,留下多少足迹和墨迹,谁人不清,谁人不晓,恐怕就连他自己也难以说得明白。说实在的,冯柏青在书法创作上已经取得累累硕果,在骄人业绩面前,他也尽享着收获后的快乐和幸福。但时至今日,在他的头上却没有任何桂冠,也从未加入过各级各类的协会。这倒不表明他本人没有达到桂冠的水准,更主要的是他对当下有人显然不是为书法艺术传承、发扬光大,而是把艺术创作变成市场化、物质化、功利化、浅层化,充满着铜臭的低级趣味,表达着一种纠结和反感。所以他不愿意让人看到头顶桂冠而做有损崇高荣誉的事。其实,这也是一种奉献和担当。换言之,更是核心价值观的彰显。这种情怀与气质,不正是一位艺术家应当保持的向不变,情不移,笔不休,淡泊名利,回报社会的信仰所在吗!正如有位诗人发自肺腑的对他评价:“世间万物皆历艰,唯独柏青映大千,根扎沃土奇景现,雄踞民间书鸿篇”。数载坚守,只为墨香。
冯柏青作品1
冯柏青作品2
冯柏青作品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