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标志

顶部横幅本站广告

 

当前位置:中华艺术网 >> 赏析 >> 浏览文章

 

时空之旅的艺术镌刻——观米巧铭“梵韵吉相”佛像系列作品


来源:中华艺术网   作者:佚名   时间:2017年08月13日

  
\
米巧铭佛像系列 佛在灵山 56x160cm 布面油画 2017
青年画家米巧铭的2017年最新的“梵韵吉相”佛像系列作品在延续了该系列的风格基础上,又在技艺上不断精进。她既学习了古代传统绘画优势,又从传统中走出来,吸收借鉴了西方绘画技巧,在融合中西方绘画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
\
米巧铭佛像系列 轻寒浴佛 54x108cm 布面油画 2017
“梵韵吉相”佛像系列作品中通常有三组意象:作为背景的古画或壁画、作为主题的佛像或唐三彩、作为点缀的桃花或木棉花。
\
米巧铭佛像系列 独立寒秋 63x92cm 布面油画 2017
\\
米巧铭佛像系列 光彻梵天 70x70cm 布面油画 2017
在画面背景的选择上,米巧铭对古画的选择,源自对传统中国画精神内涵的探寻。中国历代名画的发展一直与出世的道家、佛家息息相关,如“道法自然”,“明心见性”,以“禅心”及“禅境”,“禅趣”, “禅气”等。米巧铭从中国传统文人画中寻找创作灵感,将宋、元时期文人绘画的情怀与精神融入到画面中去,成为整幅作品的大背景、大基调。她用西方的油画技法来描绘东方的这些道法、禅心,用当代的笔法来体现历史的诗意。
\\
米巧铭佛像系列 暮闻清音 77x76cm 布面油画 2017
在主题佛像的创作上,米巧铭笔下的佛像通常为明清时期的鎏金佛造像。作品虽以佛像为主要描绘对象,然而画家并未强调佛像中或庄严或慈悲的宗教意味,而是注重了佛像上斑驳的金属质感,以及厚重的历史质感。承载了历史厚重感的佛像雕塑与色彩斑斓的敦煌壁画相映成趣,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时空质感的佛法无边的世界中。米巧铭在作品中保留了对中国佛像绘画唯美的东方人文情调,不仅充分发挥了佛像绘画语言的特性,还加入了当代东方美学审美体系的图式,力图实现传统佛像绘画向当代美学形式的转换。
\
米巧铭佛像系列 十方之界 60X80cm 布面油画 2017
在点缀形象的塑造上,米巧铭以轻盈灵动的笔触,在画面的角落里点染出的一束束桃花,既绚烂多彩又温柔细腻,洋溢着一种呼之欲出的生命能量,为作品添加了俏皮活泼的气息。充满生机的桃枝与充满沧桑感的佛像所带来的视觉上的强烈反差,撞击着观众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边遐想。
\
米巧铭佛像系列 万象由心 50X70cm 布面油画 2017
画面中那些晦明不定的光线背景中的古画,是对历史上某个时间点的精神世界的探寻,是对时空中的一种“过去”的描绘,作为视觉主体的佛像,因其历史信仰功能的延续性,反而是处于一种“从过去直到未来”不断进行中的时间维度中,而作为点缀的桃花或木棉,有着短暂的花期,与遥远的“过去”和“未来”相比,只是被截取一瞬间的“现在”,在“过去”和“未来”的夹缝中一闪而逝。由此,通过古画、佛像、桃花这三组意象不断进行排列组合,呈现出一种不断变化的时间与空间的本质联系,让观众在这种不断变化中,深刻体会了“过去”、“未来”和“现在”三种时间维度带来的感受。画家借此揭示了生命的终极存在方式和价值:那就是任何一种“存在”都有其完整性和相对性,每一个个体的丰富性放在更为长远的时间轴上都变成了一瞬,而每一个一瞬间的存在又有其起伏、繁简和生灭。
\

米巧铭佛像系列 澄神离形 80X120cm 布面油画 2017
\
米巧铭佛像系列 长斋礼佛 50X80cm 布面油画 2017
作品中代表灵魂皈依的佛像文物,代表禅意化境的传统古画和代表时空永恒的桃花与木棉,以一种新颖的后现代拼贴形式组合在一起,不仅向人们表达了一种厚重的历史质感和浪漫的精神洗礼,同时让被物质现实挤压的疲乏的人们在内心构建一座诗意栖息的精神家园。无论是佛像、宋画还是桃花,都是画家米巧铭一次次时空之旅的艺术镌刻,更是画家对自我心性、灵魂的诠释,让观众能够追随画家的笔触,聆听她与佛禅、山石、花鸟、风云交织的心灵之声……
中国国家艺术杂志责编 刘云霞
2017年7月

 
\\
米巧铭佛像系列 迦陵仙音 65X56cm 布面油画 2017
\\
米巧铭佛像系列 一闻千悟 120X85cm 布面油画 2017
\
米巧铭佛像系列 佛性禅心 50X60cm 布面油画 2017
\
米巧铭佛像系列 心无旁骛 60X80cm 布面油画 2017
\
米巧铭佛像系列 一叶迷山 60X80cm 布面油画 2017
\
米巧铭佛像系列 澄怀观道 60X80cm 布面油画 2017
\
米巧铭佛像系列 水月观音 64cmx64cm 布面油画 2016
\
米巧铭佛像系列 万佛朝宗 60cmx80cm布面油画 2016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

 

【中华艺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 、凡本站注明“文章来源:中华艺术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下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华艺术网”。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二、本站转载的内容,本站出于非商业性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图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本网站联系。

上一篇:著名画家刘文西作品欣赏
下一篇:苏作光——当代书画艺术创新典范人物

网友评论

 

 
 

图片新闻

 
  • 金吉儿受邀参加中国西藏古珠及艺
  • 新杂技《涿鹿之战》亮相北京天桥
  • 3D秦腔电影《三滴血》以创新致敬
  • 《雷雨》开启北京人艺建院七十周
 
 
 

最近更新

 
 
 

作品推荐

 

 

版权所有:中华艺术网
荣获文化艺术行业核心新闻价值奖
投稿:850868272@qq.com 联系:QQ:850868272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07032534号-5
媒体邀约:13911805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