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它融合了华夏民族特有的民族气质、文化内涵,蕴含着中国人发展变迁的智慧。在浩瀚的传统文化之中,易学是有史以来最悠久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最难学的学术之一,它文字晦涩难懂,让人“闻而却步”。
“帝王之学” 秘而不宣
如果说中国古代最神秘的学问莫过于“帝王之学”了。“帝王之学”字面之意,就是帝王需要掌握的学问,历来秘而不宣,以阶层为界限。在众多帝王之学中以易学为最玄妙,《左传》中有《周易》最早的记载——“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 《周易》一书开始用于占测吉凶。《易经》指《连山》《归藏》《周易》三本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传世的只有《周易》一本。易学源于《易经》之学,简称易学,属于在天人相应的学术思想指导下研究万事万物运行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哲学学问。也就是说易学包含了“术”与“理”的方面。后世不同领域的诸多思想,如:《黄帝内经》、《道德经》、《孙子兵法》、《鬼谷子》都源自于《易经》。所以它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同时,《易经》也是人类最早的哲学著作,是唯物论、辩证法、矛盾论的祖师。
易学做为中国历史上传承已久的术数文化代表,在实用性方面有三样应用最受君王关注:六壬、太乙、奇门(奇门遁甲)。历史上君王用六壬测国事、太乙测人事、奇门测军事,无论是国家的各种典礼、国君登基、册封太子、行军打仗、都城营造、皇陵堪舆等诸多方面都需要这三式的应用。
然而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因为易学成为了帝王之学,也让它秘藏在了帝王官家,轻易不拿出来示人。因为不外传,所以世人不知易为何物,最后竟然使易学成了盲学。民间又因易学强大的实用性而用易,却因学易者良莠不齐,而被人钻了空子,过于关注“术”的层面,而误入迷信的误区。
文化缺失 传承艰难
现在生活中很多人对易学没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大体上人们对于易学的认识呈现出两种态度,一种就是嗤之以鼻,认为他是“迷信”;另外一种就是“谈易色变”,觉得易经深不可测,自己知识水平有限,无法理解。易学是一门高深却又最本质的智慧,既深奥神秘,却也讲述最普通、最平凡的道理。很多时候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都在应用,只不过是“日用而不知”。
从易学学习的角度,每一个易学研究者都会面临各类的问题。对于一名初学者来说,在学习易学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易学“难懂”,很多易学著作本身文字晦涩难懂、难以理解,毕竟易学形成于几千年前,以现代人的角度去了解古人的智慧,总会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度过易学入门阶段,面临的就是“学而难精”,《周易》全书共5000余字却包罗万象,如何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论证也是一个艰难的问题;即便学易小有所成,对“术”“理”把控又进入了“道德修养”的考证。
易学涵盖的内容虽部分已被科学证实其准确性,但仍有一些东西却是现阶段科学无法论证的。就像著名科学家牛顿曾说的“科学的尽头是神学”, 如果没有一定的的道德修养,过于关注易学中“术”的层面,难免会使其落入“迷信”的层次。
因而,在学习易学的时候,最好的状态是有名师指点。然而在古时有一句老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师傅收徒授艺,部分有“留一手”的陋习,而所留的这一手,恰恰可能就是本门学问最关键的精华部分。“道不轻传”、“同行如敌国”的思维长久以来更是“深入人心”。授徒时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不传干货,让徒弟觉得师傅永远需要仰视感。如此天长日久,让不只易学,很多优秀文化的传承也变得更加艰难。
易学私塾 易学教育方式的探路者
面对易学传承的诸多问题,笔者专门咨询了易学专家,新生代易学领军人物焦汇波老师,焦汇波老师浸淫易学研究多年,更是在传承学习方面做了探索性的先行尝试。
自2016年起,焦汇波老师于北京易之学文化中心每月进行6天为一期的《易学私塾班》授课,以小班一对一探讨性的教学形式,从每位学员自身程度、所遇问题因材施教,效果显著。
(新生代易学领军人物—焦汇波)
焦汇波老师讲到,易学私塾班的尝试,核心思想是以实用带动传承传播,“不给你云山雾罩,只给你深入浅出“,看重实用性,学了即可运用,更是结合身边的诸多案例加以验证帮助领悟;在讲述时,又注重以“理”的层面阐述易学“理”“术”不分家,正面引导。
最值得钦佩的是,老师的授学门槛是面对全社会打开的,即便同是易学的研究者甚至从业同行,有疑惑亦可一同探讨学习。
虚怀若谷 精益求精
焦汇波老师认为易学的私塾教育是目前最适合的易学传承学习的方式之一。即便小班授课,对于老师来说,连续几天的深度教学会较为辛苦,在时间的投资回报率上更远不及为企业做顾问来的轻松快捷;甚至可能增加诸多竞争者。但是私塾班的教学方式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接与学员沟通交流,因地制宜的解决实际学习问题,让学员尽快的进入状态,便一直坚持了下来。
(北京易之学文化中心首席顾问—焦汇波)
中华传统文化的河流行径漫长的历史岁月,文化的保护需要一点一滴积累,不急躁,匠人精神应该是一个基础;
知识的研究和进步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断前行,不封闭的文化才会开出各色的花朵,如果更多的人可以共同来研究,会更快使其达到新的高度;
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己内心的关系,这是焦老师研究易学多年一直在问的问题,作为一个不断受益于易学而改变自己和这个世界相处方式的文化传承者,他用自己的方式一步步论证并且坚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