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残缺是一种美,它能让人想象起它的完整;唯其残缺,才让人联想到它的年代久远和它经历的风风雨雨”。
近日,由中国煤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19印社社长马铭先生在城市改造的废墟中,创作了一批“废墟书法”作品,堪称“墟书”,在网上引起网友的关注。
在残垣断壁间依稀能从记忆中找到它模糊而又清晰的印象:或一条小巷,或一截围墙,又或一处民宅。仿佛看到往昔的生活气息与孩童玩闹的场景,这一切如过眼云烟般消散,变成记忆的碎片。
而马铭先生的“墟书”,恰当地运用了这种残缺之美,以“墟书”为纽带,以传统书法为载体,将书法的意境与废墟的残缺美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建筑残垣断壁的有效空间,通过书法的创作再加工,将传统的书法艺术与混凝土建筑相融合。
在“古”与“今”的对比中,在“残”与“美”的映衬下,在书法的墨彩中透出了时代变迁的痕迹,让人们在饱经风雨的混凝土碎块上、剥落的墙面上、堆砌的瓦砾间,体会不完美事物所蕴含的残缺美。
“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在残垣断壁的夹缝中所透漏出的艺术美,就像沙漠中的一抹绿,像希望的嫩芽一样钻破毁灭的结界,给人以希望,让人们在精神上和视觉上感受到愉悦和满足。(文/周鹏)
来源:中国书画艺术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