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标志

顶部横幅本站广告

 

当前位置:中华艺术网 >> 文化 >> 浏览文章

 

《刺客聂隐娘》启发创作重拾古典诗意


来源:艺术视界   作者:佚名   时间:2015年06月04日

  

在前不久闭幕的第68届戛纳电影节上,导演侯孝贤凭借影片《刺客聂隐娘》获得最佳导演奖。虽未见作品全貌,但从众多媒体报道来看,这部电影“没有飞来飞去”“台词少”“对话半文半白” ,被电影节上的观众誉为“像唐诗一样美” 。可见《刺客聂隐娘》虽是武侠电影,但其胜在“侠”而非“武” ,动人在“诗意”而非“情节” 。

  这部直接取材于唐传奇的影片的获奖,令我们的目光投向它的改编原点,细细察之, 《聂隐娘》这篇全文不足两千言的传奇故事中,竟然充满了现下国内武侠、仙侠影视剧改编者青睐的元素。比如“奇异之能” ,聂隐娘能“白日刺其人于都市,人莫能见”“度其门隙无有障碍” ;比如“恐怖之事” ,聂隐娘的师父为其“开脑后,藏匕首而无所伤” ;比如“玄幻之说” ,聂隐娘与刺客打斗时只见“有二幡子,一红一白,飘飘然如相击于床四隅” ……如此炫目的设定,未被拍成时尚的商业片,却仍得到西方业界及观众的认可,这给予我们的启发也许是,中国武侠电影令其他民族注目的,不仅是《卧虎藏龙》中以动作奇观为主呈现的“侠” ,还可以是如《刺客聂隐娘》一般以古典诗意呈现的“侠” ,后者的魅力在“诗”中,与“武”的关系可能并不大。

  我们倒不至于依据西方观众的喜好来认定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但其他民族的目光可以提示我们在创作中忽略了什么。现下国内有不少武侠、仙侠影视剧也取材于古典文本,但观众并不太会因此关注作品的改编原点,几乎没有人因《仙剑奇侠传》而去读《山海经》 ,也很少有观众看了改编自《聊斋》的影视剧就去读《聊斋》 ,在这类作品中,人们接纳了传统文化元素作为一种时尚的消费取向,但传统文化本身的唤醒和重生并没有实现。这和此类影视剧中古典诗意的丢失不无关系,这种丢失,又是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不当拼接的结果。

  今天的武侠、仙侠故事,以女性为主角的,往往浓墨渲染其曲折恋爱经历,以男性为主角的,则重彩描摹其技能的不断提升,故事多呈现出打怪升级模式,虽有拯救苍生、行侠仗义的幌子,对“侠”的内涵与精神并没有多少诠释与观照,仅能供观众代入自我体验冒险,尚不能令其踏入审美之境。相比之下,唐传奇《聂隐娘》 《红线》等文本不谈爱情,只讲情义。聂隐娘奉主人之命杀人,却因对方“神明”“大度”而数次仗义相护,惠及其后人;红线前世本是男子,因为人治病,不慎伤及孕妇和胎儿性命,为偿还罪过化生为婢女,阻止了两座城池的战争,守护了百姓,最终消隐于世。传奇中所述生命的困境及选择,令人思之良久,难以释怀,也许,这便是古典诗意之所在。

  新世纪以来,一些创作者为迎合多元消费取向,满足更广泛观众群体的需求,惯于以“拼盘”模式打造影视作品,如影片《英雄》里的中式刺客形象和西方个人英雄主义,影片《夜宴》里民族风格的竹楼、越人歌和莎士比亚的故事核。这种带有后现代意味的拼接,本身就是拒绝诗意的,所以这些作品虽然机巧,但从中西方观众的反应来看,效果欠佳。如此看来, 《刺客聂隐娘》的成功或许提示了其他创作者,摒弃对传统文化“元素式”的取用,回归经典文本,破除对技术、特效的迷信,回归影像本身,拒绝芜杂混搭、生硬拼凑,回归纯粹的古典诗意,是实现作品与中西方观众良好对话的途径之一。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

 

【中华艺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 、凡本站注明“文章来源:中华艺术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下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华艺术网”。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二、本站转载的内容,本站出于非商业性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图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本网站联系。

上一篇:第五届“羊城印象”广州国际微电影大赛颁奖
下一篇:蔡依林变身妩媚厨娘 分享美食日记(图)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刺客聂隐娘》启发创作重拾古典诗意]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图片新闻

 
  • 金吉儿受邀参加中国西藏古珠及艺
  • 新杂技《涿鹿之战》亮相北京天桥
  • 3D秦腔电影《三滴血》以创新致敬
  • 《雷雨》开启北京人艺建院七十周
 
 
 

最近更新

 
 
 

作品推荐

 

 

版权所有:中华艺术网
荣获文化艺术行业核心新闻价值奖
投稿:850868272@qq.com 联系:QQ:850868272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07032534号-5
媒体邀约:13911805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