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标志

顶部横幅本站广告

 

当前位置:中华艺术网 >> 新闻 >> 浏览文章

 

刺点人物 - 金村修: 以东京街道和矛盾论征服纽约现代美术馆的日本黑白摄影家


来源:中华艺术网   作者:佚名   时间:2018年03月30日

  

今天要介绍的是一位黑白摄影家。他年少时叛逆,在别人上学的年纪跑去玩乐队,25岁开始正式系统地学习摄影知识,直到33岁才拿到人生中第一个摄影新人奖。他安贫乐道,37岁接受《情热大陆》采访时还在打工送报纸,完全没有“艺术家”架子。

  

01.jpg

(37岁的金村修在送报纸的场景)
 

他言辞犀利,直言会想到去拍摄东京的街景只是因为讨厌东京,而且不喜欢用摄影手法以外的方式包装自己的作品,所以他看不起那些办个展要先讲半个小时摄影主题的法国摄影师。

但是,特立独行的同时他并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连续十几年,每天利用打工的休息时间在东京的大街上摄影,风雨无阻。1996年,作为“被选上的6人”之一,作品在纽约近代美术馆(MoMA)展览,让世界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东京。2000年,作为史上第二年轻的摄影师获得有写真界直木赏之称的“土门拳赏”。

这位摄影师的名字,叫做金村修。

熟读毛泽东思想的摄影师

传统的摄影学校在训练学生时,往往要求学生按照某个主题去拍摄。包括现在许多职业的摄影师都会给自己一段时期内的作品归结出一个中心思想,形成一个系列,一种品牌。比如荒木经惟的主题前期就是以妻子为中心的女性胴体,后期则是以天空为主。对于这种现象,金村直言“那会让摄影变得无聊”。

  

02.jpg

 

黑白画面、无主题是金村先生作品的特点,这也难免会让人联想到另一位知名摄影师森山大道。不过金村坦言自己并没有受森山太大影响,反而是上学时熟读的毛泽东的《矛盾论》给了他很大启发。恩格斯的唯物辩证法是将一个事物通过正反两面来审视,也就是将对立的两面整合到一起,形成统一。而毛泽东的矛盾论正相反,他将矛盾一化为二,二化为四,四化为六,不断增加矛盾的对立面。如果将这种理念运用于艺术表达上,就会展现出十分丰富的层次和张力。

所以金村的作品里从来不存在绝对的中心,有时还会特意留下划痕和定影液留下的斑痕,使得照片很难被看清楚。然而摄影机的发明就是为了让人看清楚事物而存在的,这样就形成了新一层的矛盾,这种效果在金村看来,“会给人一种灵动感”。

  

03.jpg

 

因为讨厌,所以要拍

在金村先生二十多年的摄影师生涯里,他几乎只拍一样事物,那就是东京。至于为什么坚持每天拍摄东京的街景,他给出的答案非常简单直接。首先是因为自己就住在东京,学生时代每天都会去新宿这样繁华的地方拍起来方便。如果住在东北地区,大概每天拍摄的就是东北了。其次,金村先生的父亲是在日朝鲜人,这使得他父亲并不能像其他日本人一样天然地接受一些在日本一直存在的东西。这种无法理所当然地习以为常的感觉,被金村称为是一种“违和感”。他继承了父亲看待日本的违和感,不同于森上大道的拥趸对于东京街道的喜爱,镜头后的他更像是一个挑剔的局外人,冷眼旁观,默默纪录着东京的不完美。

当然最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金村修本人讨厌这种不完美。比如藏污纳垢的新宿小巷,还有随着城市化发展东京越来越小的天空。这种讨厌,就成为了拍摄东京的动力。用金村自己的话说就是,“喜欢的东西没有必要一直拍啊,只要身在其中就好。拿起相机的行为,会造成自己和拍摄事物之间的龟裂,喜欢的话怎么会去故意制造这种龟裂呢?如果你真心喜欢一个人,怎么会整天拿着相机对着她呢?”

  

04.jpg

 

荒木阳子的丈夫摄影师荒木经惟曾经说过,“我的摄影人生,始于与阳子邂逅之际。妻子死后,我只拍天空。”

相机背后的人,总认为自己有俯视的权力

不只是讨厌东京,金村修还会尽量避免拍摄人,因为在他看来,相机两端的人是“不平等”的。拿着相机的人掌握着话语权,而被拍摄的人往往连拒绝的权利都没有。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商业摄影往往并不避讳这一关系,反而是纪实类摄影经常裹着号称平等的遮羞布,打着人民的朋友的旗号记录可以吸引眼球的东西。

在这里他举了广岛核爆炸的例子。端着摄影机和照相机跑去援助的记者、摄影师们,难免会流露出一种自上而下的优越感,擅自做出“所有受到辐射的人都愿意向我展示他们的后背”的结论。然而事实上摄影师只是躲在相机后面榨取所有被摄影的对象,而被摄影的群体往往碍于“人民的朋友”的情面而羞于拒绝。一个用相机挡着脸,匿名和被摄影群体说话的人,是无法与被摄群体构建平等关系的。

不设立主题,不搞作品发表,不居高临下地拍人,金村修的人设看起来似乎过于耿直而又不近人情。可是他也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始终抱着一个摄影师的初心,几十年如一日地用一双充满违和感的眼睛为我们呈现一个赛博朋克的东京。只有真正强大的人,才可以这么任性吧。

  

05.jpg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

 

【中华艺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 、凡本站注明“文章来源:中华艺术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下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华艺术网”。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二、本站转载的内容,本站出于非商业性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图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本网站联系。

上一篇:优秀的人,为什么一定要看《春天读诗》?
下一篇: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告别”小百花出任百越文创董事长

网友评论

 

 
 

图片新闻

 
  • 金吉儿受邀参加中国西藏古珠及艺
  • 新杂技《涿鹿之战》亮相北京天桥
  • 3D秦腔电影《三滴血》以创新致敬
  • 《雷雨》开启北京人艺建院七十周
 
 
 

最近更新

 
 
 

作品推荐

 

 

版权所有:中华艺术网
荣获文化艺术行业核心新闻价值奖
投稿:850868272@qq.com 联系:QQ:850868272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07032534号-5
媒体邀约:13911805686